为响应第四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号召,深化学生对岳阳本土文化、生态建设及旅游资源的认知与自豪感,近日,我校政史地三大学科教研组联合组织高一高二部分学生,开展了以“街巷寻踪:政史地三维解码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学科融合实践考察活动。
第一站:慈氏塔
矗立在洞庭湖畔的宋代古塔——慈氏塔,是街区宗教文化的瑰宝。历史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其古代功能、独特的砖木结构建筑技艺及现代价值。政治老师组织学生采集宣讲素材:仔细拍摄塔身细节、解读碑刻文字、采访周边居民,聆听古老的塔名传说。
第二站:贮木场湿地公园
昔日繁忙的贮木场,如今是生机盎然的生态绿肺。地理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水质净化设施,动手操作水质实验,分析其“植物吸附、微生物分解”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政治老师指导学生拍摄公园生态设施,为后续宣讲会积累素材。
第三站:粤汉铁路文化园
锈迹斑斑的铁轨、老站台的墙绘、枕木改造的秋千……历史在此触手可及。政治老师引导学生拍摄专家楼等遗迹,搜集近代工业文明素材,感受交通变迁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第四站:吕仙观
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吕仙观,是道家思想的生动载体。历史老师为学生解读:八卦窗、太极殿蕴含的“阴阳相生”宇宙观;依山傍水的建筑群体现的“道法自然”;吕仙塑像手持的宝剑与葫芦象征的“惩恶扬善”精神。
第五站:岳州窑展馆
走进岳州窑展馆,触摸千年瓷片。历史老师向学生讲述岳州窑作为唐代六大青瓷窑的辉煌与宋代以后的衰落,揭示古代手工业的兴衰密码。岳州窑瓷器上莲花、祥云的纹饰,正是儒家“清廉高洁”、“天人合一”思想的无声表达。政治老师组织学生拍摄文物,了解传统烧制技艺。
|